文章編號:1007-4961(2002)03-0203-04 武陵山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措施對周邊社區的影響(河北省武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河北興隆)保護區位于周邊社區周圍,保護區與當地居民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保護區的建立控制了部分生物資源,影響了當地社區的社會經濟。 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對社區共管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資源保護; 周邊社區; 自然保護區; 武靈山CLC編號:S759。 ; 收稿日期: 基金項目: 本文為GEF小規模科研項目“武陵山自然保護區與周邊社區聯合開發管理模式研究”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馮學全(1971年),男,河北省興隆縣人,1992年畢業于原河北林學院,現任武陵山自然保護區資源處處長,工程師。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周圍群落環繞,其邊緣和群落呈犬齒狀、相互穿插狀。 保護區與當地居民關系密切。 處理好與當地社區的關系,引導當地居民成為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力量,是做好保護區工作的重要內容。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控制了生物資源,必然會限制和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當地居民難免會與保護工作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 本文討論了保護區內受控生物資源的現狀、受控生物資源使用的現行規定及其對周邊社區社會經濟的影響第 17 卷 Vo. 與社會各界共同做好資源保護和開發工作進行了討論。 武陵山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現狀 武陵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其保護對象為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獼猴分布的北界。 面積14246,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植被類型為夏綠闊葉林,動物地理分區為古北界。 整個自然景觀具有典型的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和北方山區的特點。 植物資源 全區植被茂密,群落類型豐富,垂直分布明顯。
據初步調查統計,武陵山有高等植物168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10種。 此外,還有200多種低等植物。 動物資源 動物群屬東北亞華北地區古北界。 野生陸生脊椎動物56173種,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41種。 此外,還有魚類、5種昆蟲和菌類資源。 由于森林茂密,氣候適宜,保護區內約有2500種昆蟲自然景觀資源。 由于武陵山悠久的歷史、復雜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宜人的氣候環境,造就了豐富的景觀資源。 全區共有景區4處,主要景觀8處,景點102處。 武陵山保護區目前對控制生物資源的規定嚴格按照《森林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森林法》、以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河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規,同時報請地方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政府名義發布。發布《關于加強武陵山自然資源保護工作的通知》,該通知重申了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了保護各類資源的具體措施和保護區內禁止開展的各項活動。通知明確規定,嚴禁以任何形式破壞保護區內植物資源的折枝、采花、采藥材、采籽等行為。 同時,保護區還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了科學考察、教學實習、夏令營活動和標本采集、護林防火、旅游活動等管理辦法等自然資源管理辦法。
通過上述法律、法規、通知、管理辦法等規定,保護區內的各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周邊社區居民在傳統落后的環境中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可以控制的。 生物資源對周邊社區社會經濟的影響及分析 武陵山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共23個行政村,人口15353人,總面積14983畝,林地面積9782 畝,林地面積 6288 畝,經濟林面積 1369 畝。 森林覆蓋率為48.82%。 社區經濟以農林業為主,總耕地面積,年產糧食4551噸,年產水果139噸。 經濟結構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占44%,林業占38%,畜牧業占18%。 社區人均收入2837元,低于興隆縣2901元的平均水平。 保護區的建立限制了一些相對開放的自然資源,這對保護區來說是必需的,但對周邊社區也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禁止放牧:由于需要為保護資源,保護區內禁止放牧活動。 但集體林地和荒山面積小,輪牧范圍有限; 牧草種類和數量少; 牧草產量低,零散的牛羊牧場萎縮霧靈山森林生態系統及管理保護,糧食有限,迫使當地居民逐漸減少存欄牛羊。 ,以畜牧業為主的居民收入下降。 2)禁獵:禁止狩獵破壞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繁殖的規定,對當地居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保護區禁獵直接減少了狩獵量并影響部分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是禁獵、沒收槍支導致保護區內外野生動物數量增加,明顯體現在危害農作物的鳥類和動物數量增加,如環-頸雉()、草兔()、豬獾(Arct-)、獾()、巖松鼠(s)、松鴉(-)等。
這些動物的增多影響了居民糧食作物的播種、生長和收獲,導致糧食減產和經濟收入下降。 3)禁止挖藥材、采籽、采菇等:周邊社區居民大多以采藥材、采蘑菇、采籽、割條子、打柴為主要副業。 保護區的建立使得居民的這些活動受到限制,導致部分居民的收入減少。 4)禁止拾柴、伐木: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還比較落后,做飯取暖大多使用柴火。 保護區建立后,限制進入保護區拾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短期內無法適應。 同時,保護區限制木材采伐,直接減少了居民的副業采伐和木材走私收入。 在造林和封山造林方面: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保護區內大面積建成人工林,目前林齡已達40至50年,平均胸徑16至16 20 厘米。 保護區建立后,限制砍柴放牧,封山育林。 喬灌草茂盛,使林區耕地越來越陰涼,造成糧食減產,直接影響居民農業收入。 保護區的建立控制著各種資源。 在生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也對當地社區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在當地社區的經濟結構中,種植業是主要產業,勞務輸出是主要的副業收入,而其他副業只是部分居民的副業收入。 保護區內各種資源的控制并沒有改變當地耕地的性質和條件。 同時,社區內大部分耕地都在村莊附近,距離保護區相對較遠; 因耕作不便,部分耕地已荒廢; 林蔭和野生動物危害僅存在于保護區內及周邊的部分耕地。
社區居民在區內放牧、打獵、采摘種子、采藥、采蘑菇、打工等副業收入不占其經濟收入的主要部分。 這些副業損失也可以通過改變養殖方式、勞務輸出和旅游服務來彌補。 社區靠柴火取暖做飯的習慣,已逐漸被電力、液化石油氣、煤炭所取代。 雖然有的還在用柴火,但保護區外的集體山地農場完全可以解決他們的柴火問題。 保護區內生物資源控制不影響其經濟林部分,經濟林遠離保護區。 社區加工業使用的植物資源只有極少部分來自保護區霧靈山森林生態系統及管理保護,資源的管控并未對其產生太大影響。 綜上所述,保護區內受控生物資源對當地社會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 同時,由于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保護區的旅游價值得到提升,保護區生態旅游的逐步發展為當地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收入。 社區共管建議 保護區周邊社區居民在自然保護中具有雙重性,既是保護者又是破壞者。 如何將社區居民從破壞者或被動保護者轉變為主動保護者,消除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矛盾,使保護區與社區共同發展、共同管理,對保護區和周邊都有重要影響。社區。 根據武陵山保護區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區居民的自然保護意識 現階段,當地社區居民受限于傳統觀念,或多或少地以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維持生計。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種方式、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結合社區居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挖掘社區居民的潛在動力,使之升華為強大的力量。積極保護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做好保護區“插花”區的退耕還林工作。 保護區建立之初,為照顧居民生產生活,保護區內原有耕地仍由居民耕種,形成“插花區”。 但隨著森林面積的增加,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增多,“插花田”因樹木遮蔭和動物危害的影響,糧食產量逐年下降。 因此,保護??區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國家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改變社區居民的種植結構,同時協助當地政府做好退耕還林工作。 改變當地居民的養殖習慣 目前,居民的收入主要靠放養散養山羊,但散養效益相對較低。 山羊的放牧對林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尤其是封閉林地和幼林地。 對社區居民進行教育培訓,將其轉圈養,解決其品種、技術、飼料等問題。 開展生態旅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武陵山保護區自然環境優雅,自然景觀優美。 是旅游避暑勝地,吸引了大批京津冀游客。 保護區可以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擴大旅游規模,使當地社區充分參與旅游開發和旅游服務,增加經濟收入,彌補因控制生物資源而造成的損失。 這也是對居民保護資源的物質獎勵。
這樣,社區就可以逐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從而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使社區得以快速發展。 發展保障,提供更多勞動收入。 保護自然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 僅靠一些部門和組織是保護不了生物資源的。 保護區在利用自身資源進行保護的同時,要廣泛吸引當地社區居民參與護林防火、資源保護、森林經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等保護事業。 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發展保護事業,也可以讓當地居民充分認識到自然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增加勞動收入。參考資料:興隆縣統計局。 1999年興隆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統計[R]. 2000. 李春秋. 陸生脊椎動物研究[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主編
***生產不銹鋼盤管,冷媒換熱管,冷水機熱泵管,霧森人造霧管,不銹鋼水管,覆塑管,精密管,管件等,添加微信18929965023 免費寄樣(備注:公司名稱,聯系人,電話地址,快遞費我公司付!)***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312790195@qq.com或下方在線留言,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htshangmao.com